深圳大学义工的影展后感和现场照片-推荐~
时间:2008年11月09日16:42 阅读:75370次 录入:eaglesg
在义工分会,我上了大学第一课
那一张张照片摆在眼前,那一个个眼神冷不丁地闯入心灵,自己却还未发觉……沉重、同情、悲凉……一种道不明的情感在心中似水蔓延。我的第一次红马甲之行,行者无疆的王博老师,沙漠边缘的贫困孩子,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为我的心灵插上双翅,让我的心更加柔软。
望着教学楼CD长廊挂着的照片,心情变得沉重,它似在无言地诉说背后那一段段心酸的故事。那些稚嫩的脸庞,那些哭泣的眼神,把你的心灵“啪”一声打开了,出动了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西部的孩子啊,为什么你们要背负本不属于你们的重担……是啊,是可怕的贫穷啊,是那贫瘠的大山,是那荒凉的沙漠阻扰了你们前进的步伐,但我却对你们肃然起敬,贫穷捆缚了你们的手脚,而没绑住你们的心灵,每阻拦你们求学的渴望与热情……谢谢,感谢你们,教导我一定要懂得珍惜拥有。
王搏,一位摄影师,一个善人,一个行者,多重的身份却只身一件:助人。88年始,历经二十载的风雨,穿梭于东部与西部,行过万里长路,却依然不动摇,只身扛起相机,穿过沙漠,拍下孩子哭泣的心灵,寻找热心的资助人。我纳闷是什么支撑着王搏老师的决心。他搏客里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如果你只看到他们一次或两次,你很快就会忘记;但如果你跟他们多待几次,你便再也忘不了。是啊,或许他自身的经历,或许孩子哭泣的眼神使他再也无法丢弃,那已是他的使命,他生命的一部分。王搏老师,善哉,也让人快哉!
多少学子过CD长廊,或脚步匆匆,或停驻画前,或热心咨询……那时我看到的是一颗颗跳动的红心,那时最真实的感觉是开心,为又有一个孩子可以得到资助而开心。
“王搏爱心计划”活动结束,西部的很多孩子、老师得到了帮助,而我,我相信我也得到了帮助。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义工张镁云
我的义工随想
世间本有一种神圣的高贵,一种无需铅华粉饰的高贵,它是身穿红马甲默默的奉献;时间本有一种脱俗的可爱,一种无需辞藻装潢的可爱,它是身穿红马甲甜甜的微笑.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很平实的念头,就是用自己的的时间,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去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一点关怀和温暖.但当我读了白芳礼老人的故事,当我看了丛飞义唱是的片段,当我目睹一个又一个人抢着为汶川5.12做义工时,这个念头就越发强烈与清晰,我是何等渴望能真正成为一名义工?
终于成为一名义工,心中的快乐难于言辞.
穿上那件普通而又特别的红马甲时,内心充实而又坦然得像一块净土,幸福与自豪写在我的脸上,久久停留.
尽管工作较为简单,但我和其他队员一样认真对待.当部长贴心的问我们是否累了的时候,尽管汗正在流淌,我依然能情绪高亢的说:不!顿时,我有一种很强烈的自豪感,是身为一个义工发自内心的骄傲!虽然连续几天没睡中午觉,但作为一个义工给我带来的快乐让我战胜了疲劳,内心美妙的饿感觉让一切语言都变得苍白与无力.付出后的喜悦让我更懂得人活着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学会为别人考虑.人活着可以很有意义,辉煌的人生不一定要过得轰轰烈烈,默默地,平凡地献出微笑与温暖的人也一定可以活得很精彩!
做义工的过程让我最有感触的是王博老师带来的照片,对于照片上感人的画面,我记忆犹新.
那荒芜的土地,那滴欲落未落的泪,那双对求学有着无穷欲望的眼睛,那山头上4个孩子,1个老师却在倔强,固执而严肃地升国旗的场面让我呼吸加重
心一颤,泪就掉了下来…
虽然曾无数次听说过西部的贫困,但是当那逼真的画面活生生地将我推向现实时,我还是不能自我.他们的执着与倔强,我相信可以打动很多人.我想正是因为感动, 王博老师才会在那里花费了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正是因为感动,我们的队员才会如此用心的去工作.感动在与,尽管贫困无情地折断了他们的翅膀,他们依然固执地要去飞翔;尽管贫困残酷地要撕破他们求学的梦想,他们依旧在坑头上维护自己梦想的尊严;尽管贫困锁住了他们通往外界的道路,他们还是希望通过知识来走吃大山,走出贫困.他们的固执,他们的倔强,他们的坚持让我无比佩服与感动.着又进一步坚定我要做一名义工的信念.
许多人肤浅地认为义工只是一味的付出,但是我想说义工的收获是无法比拟的.作为一名义工,与其说是我在帮助别人,不如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别人也帮助了我,感动了我.为了做好义工,我克服了许多不好的习惯,我也会想方设法认真对待好自己的学习,这样就促进与加紧了我学习的步伐,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会感到真正的塌实和快乐.
然而,义工是一个登山的过程,一路下来,会感到辛苦.但那正像登山一样,虽然辛苦,却能一路欣赏到很多风景,既可以洗涤自己的心灵,又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体力辛苦,没事!最重要的是通过辛苦,我们却收获了快乐.就像我们在水中拼命游,当终于摘到那朵水仙花时,一切的辛苦都不值一提,因为水仙花带给我们的喜悦超越了一切疲劳.
怀着一份最原始的信念,希望我们的爱可以化作甘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需要爱的地方,无论是繁华的天边,还是荒芜的角落,都请让我们用一份爱,用一双手给你们送上一份温暖,并祝愿这份爱可以让荒芜的变得繁荣,使软弱的变得坚强!
曾记得一位老义工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义工没让我找到成功的捷径,却让我找到人生的依靠,力量的源泉.那就是自己的爱心已火熊熊地然烧了起来!我想这句话已解析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愿意做一个义工吧.今后无论怎样,只要我有时间与精力,我都会积极地参与去做一名平凡的义工,去收获一份感动与快乐.
微笑是舒心与纯洁的,然而想要放飞与传播它并不容易.朋友,闲暇的时候不妨穿上一件红马甲,轻松地向人们展出一个甜美的微笑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义工李海珍
亲历“爱心•王博计划之走出地震”摄影展小感
初见王搏老师,感觉他那慈眉善目里流露着疲惫。心里微微为之一颤。也许是因为他走得太远太偏,看过太伤太悲,肩上的担子太沉太重……
一个摄影家,十八年用一部摄影机。遵循内心的指引,与贫穷,苦难面对面,拍下干裂的土地,倾圯的家园,恸哭的脸庞,求知的眼神。用一只笔,忍着痛,记下所访的贫困人们的境况与联系地址。因为他知道,外界一百元赞助,就可以是他们半年的生活费。
当王搏老师带着他的画展踩到深大时,我们经济学院义工协会便全力以赴协协助他,在教学楼CD长廊办了4天的摄影展。期间,共成功签订71份资助协议。
开始的时候,部长根据课表安排好干事的工作时间。但是后来很多干事都是没事就往长廊跑。在不用部长每晚的飞信通知。因为我们愿意,有空就过去帮助。
穿上红马甲,我们就开工。早晨,将展画抱出,轻轻地,挂好它们,小心翼翼地,站在画展边解说,耐心地,向路人派发宣传单,满怀希望地,引导资助人填协议,无比喜悦地…
一天下来,脚酸酸的,很累,但心里面,是平静安定的。毕竟面对那些不幸,我们是如此幸运,面对那些苦难,难以这种方式给予帮助,我们是如此乐意。
路过的同学或教职工,在这里停下了脚步,望着那一张张画,很多人眼眶湿润。我们便引导他们到咨询台,取出王搏老师采集的资料,让他们以一对一的形式与受资助人取得联系。
我不知道,这些资助对那36名小学生,16名代课老师,19名初中高中生有多大的意义的帮助,但我想,当一封封饱含资助人心意的信件送到他们收上时,在那一刻燃起的感谢的情意与生活的希望,是可以延续很久很久…..
我们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我们所做的,会是杯水车薪。但是,在这个喧嚣的世界,若我们愿意停下脚步,看看那生来就无法选择命运的人的苦难,是不是会少了浮躁,多了感恩?是不是会多了安定,少了抱怨?倘若我们愿意伸出双手,拉拉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或许,就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
无论以哪种方式,请让最质朴的爱心传递,温暖一些一度荒芜的人世角落。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义工张思明
参加“王博爱心助学计划”摄影展有感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什么,而是在于他贡献什么。经历过这次“王博计划”,使我更明白其中的深意。原来贡献比索取来的自豪来得快乐。
这次活动中,我做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我是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图片以及看图片的人。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图片上的人的痛苦以及看图片的人的悲伤。因为我们是同类,我们都有美好的人性,看见同类受苦,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悲伤。
一张张图片,蕴含了多少令人心痛的神情,一张张优秀的成绩单,背后是多少犹豫又渴望的眼神。的确,他们不得不犹豫,因为仅仅一学期的学费足以让他们原来穷苦的生活更加困苦。可是,他们又打心底的渴望,因为知识的魅力,因为想打破困局回报父母乡亲的心,他们想沿着学习这条路走下去。
矛盾,他们的心里矛盾极了,于是他们发愁了,一张张相片,留下了他们那与活泼天真童年格格不入的忧愁,一张张相片,记忆了他们那与幸福生活摸不上的生活。那是多么让人心疼的情景,在每个人心里都泛起了涟漪。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是,只要每一个人都贡献出一点力量,那么其威力是不可估量的。王博计划,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伸出他们的手,去帮帮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博计划更像一个火种,去点燃大家心中的爱心。
我突然想起我为什么会加入义工协会。很单纯的理由,因为我想帮助别人。我觉得人帮人是不需要理由的。这个想法是四川大地震时产生的。那时我有个同学,真的捐献了自己所有的财产,虽然不多,但是我却被感动了。因为她做了自己的所能做的所有,这已经让人敬佩。
经历过这次的王博计划,我更加坚固了当一名义工的想法。因为我知道,当我贡献的时候,其实我得到的更多!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义工李镇亮
原文链接:http://www.sbysky.com/bbs/index.php?showtopic=4286
相关阅读:
甘肃省礼县512地震灾后照片
为汶川地震死难的同胞致哀(各地受灾情况),by王搏
甘肃震后受灾情况整理,by sbysky
那一张张照片摆在眼前,那一个个眼神冷不丁地闯入心灵,自己却还未发觉……沉重、同情、悲凉……一种道不明的情感在心中似水蔓延。我的第一次红马甲之行,行者无疆的王博老师,沙漠边缘的贫困孩子,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为我的心灵插上双翅,让我的心更加柔软。
望着教学楼CD长廊挂着的照片,心情变得沉重,它似在无言地诉说背后那一段段心酸的故事。那些稚嫩的脸庞,那些哭泣的眼神,把你的心灵“啪”一声打开了,出动了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西部的孩子啊,为什么你们要背负本不属于你们的重担……是啊,是可怕的贫穷啊,是那贫瘠的大山,是那荒凉的沙漠阻扰了你们前进的步伐,但我却对你们肃然起敬,贫穷捆缚了你们的手脚,而没绑住你们的心灵,每阻拦你们求学的渴望与热情……谢谢,感谢你们,教导我一定要懂得珍惜拥有。
王搏,一位摄影师,一个善人,一个行者,多重的身份却只身一件:助人。88年始,历经二十载的风雨,穿梭于东部与西部,行过万里长路,却依然不动摇,只身扛起相机,穿过沙漠,拍下孩子哭泣的心灵,寻找热心的资助人。我纳闷是什么支撑着王搏老师的决心。他搏客里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如果你只看到他们一次或两次,你很快就会忘记;但如果你跟他们多待几次,你便再也忘不了。是啊,或许他自身的经历,或许孩子哭泣的眼神使他再也无法丢弃,那已是他的使命,他生命的一部分。王搏老师,善哉,也让人快哉!
多少学子过CD长廊,或脚步匆匆,或停驻画前,或热心咨询……那时我看到的是一颗颗跳动的红心,那时最真实的感觉是开心,为又有一个孩子可以得到资助而开心。
“王搏爱心计划”活动结束,西部的很多孩子、老师得到了帮助,而我,我相信我也得到了帮助。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义工张镁云
我的义工随想
世间本有一种神圣的高贵,一种无需铅华粉饰的高贵,它是身穿红马甲默默的奉献;时间本有一种脱俗的可爱,一种无需辞藻装潢的可爱,它是身穿红马甲甜甜的微笑.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很平实的念头,就是用自己的的时间,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去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一点关怀和温暖.但当我读了白芳礼老人的故事,当我看了丛飞义唱是的片段,当我目睹一个又一个人抢着为汶川5.12做义工时,这个念头就越发强烈与清晰,我是何等渴望能真正成为一名义工?
终于成为一名义工,心中的快乐难于言辞.
穿上那件普通而又特别的红马甲时,内心充实而又坦然得像一块净土,幸福与自豪写在我的脸上,久久停留.
尽管工作较为简单,但我和其他队员一样认真对待.当部长贴心的问我们是否累了的时候,尽管汗正在流淌,我依然能情绪高亢的说:不!顿时,我有一种很强烈的自豪感,是身为一个义工发自内心的骄傲!虽然连续几天没睡中午觉,但作为一个义工给我带来的快乐让我战胜了疲劳,内心美妙的饿感觉让一切语言都变得苍白与无力.付出后的喜悦让我更懂得人活着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学会为别人考虑.人活着可以很有意义,辉煌的人生不一定要过得轰轰烈烈,默默地,平凡地献出微笑与温暖的人也一定可以活得很精彩!
做义工的过程让我最有感触的是王博老师带来的照片,对于照片上感人的画面,我记忆犹新.
那荒芜的土地,那滴欲落未落的泪,那双对求学有着无穷欲望的眼睛,那山头上4个孩子,1个老师却在倔强,固执而严肃地升国旗的场面让我呼吸加重
心一颤,泪就掉了下来…
虽然曾无数次听说过西部的贫困,但是当那逼真的画面活生生地将我推向现实时,我还是不能自我.他们的执着与倔强,我相信可以打动很多人.我想正是因为感动, 王博老师才会在那里花费了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正是因为感动,我们的队员才会如此用心的去工作.感动在与,尽管贫困无情地折断了他们的翅膀,他们依然固执地要去飞翔;尽管贫困残酷地要撕破他们求学的梦想,他们依旧在坑头上维护自己梦想的尊严;尽管贫困锁住了他们通往外界的道路,他们还是希望通过知识来走吃大山,走出贫困.他们的固执,他们的倔强,他们的坚持让我无比佩服与感动.着又进一步坚定我要做一名义工的信念.
许多人肤浅地认为义工只是一味的付出,但是我想说义工的收获是无法比拟的.作为一名义工,与其说是我在帮助别人,不如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别人也帮助了我,感动了我.为了做好义工,我克服了许多不好的习惯,我也会想方设法认真对待好自己的学习,这样就促进与加紧了我学习的步伐,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会感到真正的塌实和快乐.
然而,义工是一个登山的过程,一路下来,会感到辛苦.但那正像登山一样,虽然辛苦,却能一路欣赏到很多风景,既可以洗涤自己的心灵,又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体力辛苦,没事!最重要的是通过辛苦,我们却收获了快乐.就像我们在水中拼命游,当终于摘到那朵水仙花时,一切的辛苦都不值一提,因为水仙花带给我们的喜悦超越了一切疲劳.
怀着一份最原始的信念,希望我们的爱可以化作甘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需要爱的地方,无论是繁华的天边,还是荒芜的角落,都请让我们用一份爱,用一双手给你们送上一份温暖,并祝愿这份爱可以让荒芜的变得繁荣,使软弱的变得坚强!
曾记得一位老义工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义工没让我找到成功的捷径,却让我找到人生的依靠,力量的源泉.那就是自己的爱心已火熊熊地然烧了起来!我想这句话已解析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愿意做一个义工吧.今后无论怎样,只要我有时间与精力,我都会积极地参与去做一名平凡的义工,去收获一份感动与快乐.
微笑是舒心与纯洁的,然而想要放飞与传播它并不容易.朋友,闲暇的时候不妨穿上一件红马甲,轻松地向人们展出一个甜美的微笑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义工李海珍
亲历“爱心•王博计划之走出地震”摄影展小感
初见王搏老师,感觉他那慈眉善目里流露着疲惫。心里微微为之一颤。也许是因为他走得太远太偏,看过太伤太悲,肩上的担子太沉太重……
一个摄影家,十八年用一部摄影机。遵循内心的指引,与贫穷,苦难面对面,拍下干裂的土地,倾圯的家园,恸哭的脸庞,求知的眼神。用一只笔,忍着痛,记下所访的贫困人们的境况与联系地址。因为他知道,外界一百元赞助,就可以是他们半年的生活费。
当王搏老师带着他的画展踩到深大时,我们经济学院义工协会便全力以赴协协助他,在教学楼CD长廊办了4天的摄影展。期间,共成功签订71份资助协议。
开始的时候,部长根据课表安排好干事的工作时间。但是后来很多干事都是没事就往长廊跑。在不用部长每晚的飞信通知。因为我们愿意,有空就过去帮助。
穿上红马甲,我们就开工。早晨,将展画抱出,轻轻地,挂好它们,小心翼翼地,站在画展边解说,耐心地,向路人派发宣传单,满怀希望地,引导资助人填协议,无比喜悦地…
一天下来,脚酸酸的,很累,但心里面,是平静安定的。毕竟面对那些不幸,我们是如此幸运,面对那些苦难,难以这种方式给予帮助,我们是如此乐意。
路过的同学或教职工,在这里停下了脚步,望着那一张张画,很多人眼眶湿润。我们便引导他们到咨询台,取出王搏老师采集的资料,让他们以一对一的形式与受资助人取得联系。
我不知道,这些资助对那36名小学生,16名代课老师,19名初中高中生有多大的意义的帮助,但我想,当一封封饱含资助人心意的信件送到他们收上时,在那一刻燃起的感谢的情意与生活的希望,是可以延续很久很久…..
我们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我们所做的,会是杯水车薪。但是,在这个喧嚣的世界,若我们愿意停下脚步,看看那生来就无法选择命运的人的苦难,是不是会少了浮躁,多了感恩?是不是会多了安定,少了抱怨?倘若我们愿意伸出双手,拉拉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或许,就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
无论以哪种方式,请让最质朴的爱心传递,温暖一些一度荒芜的人世角落。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义工张思明
参加“王博爱心助学计划”摄影展有感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什么,而是在于他贡献什么。经历过这次“王博计划”,使我更明白其中的深意。原来贡献比索取来的自豪来得快乐。
这次活动中,我做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我是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图片以及看图片的人。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图片上的人的痛苦以及看图片的人的悲伤。因为我们是同类,我们都有美好的人性,看见同类受苦,我们就自然而然的悲伤。
一张张图片,蕴含了多少令人心痛的神情,一张张优秀的成绩单,背后是多少犹豫又渴望的眼神。的确,他们不得不犹豫,因为仅仅一学期的学费足以让他们原来穷苦的生活更加困苦。可是,他们又打心底的渴望,因为知识的魅力,因为想打破困局回报父母乡亲的心,他们想沿着学习这条路走下去。
矛盾,他们的心里矛盾极了,于是他们发愁了,一张张相片,留下了他们那与活泼天真童年格格不入的忧愁,一张张相片,记忆了他们那与幸福生活摸不上的生活。那是多么让人心疼的情景,在每个人心里都泛起了涟漪。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是,只要每一个人都贡献出一点力量,那么其威力是不可估量的。王博计划,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伸出他们的手,去帮帮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博计划更像一个火种,去点燃大家心中的爱心。
我突然想起我为什么会加入义工协会。很单纯的理由,因为我想帮助别人。我觉得人帮人是不需要理由的。这个想法是四川大地震时产生的。那时我有个同学,真的捐献了自己所有的财产,虽然不多,但是我却被感动了。因为她做了自己的所能做的所有,这已经让人敬佩。
经历过这次的王博计划,我更加坚固了当一名义工的想法。因为我知道,当我贡献的时候,其实我得到的更多!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义工李镇亮
原文链接:http://www.sbysky.com/bbs/index.php?showtopic=4286
相关阅读:
甘肃省礼县512地震灾后照片
为汶川地震死难的同胞致哀(各地受灾情况),by王搏
甘肃震后受灾情况整理,by sbysky
→返回←
爱心·王搏计划
“爱心·王搏计划”:一项由甘肃农民纪实摄影家王搏老师发起的民间性质的西部贫困儿童助学行动,历经十余载,坚持不已。王搏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走访和实地拍摄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并通过在各省市和高校举办影展的方式现场寻找资助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使成千上万名贫苦的孩子得到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自2002年起,资助形式逐渐向网络化转变,为实现更广泛的宣传和更高效的管理。至2005年,我们的第一个网站资助孩子数目已突破300名。2005年春天,在北京大学就读的一些同学组织了资助行动的义工志愿者团体,并且重新制作了资助网站,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使资助行动更好的发展。2007年9月,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爱心·王搏计划与北京大学爱心社儿童组河北丰宁贫困学生资助项目合并重组,成立北京大学爱心社资助部,以便更广泛更高效地开展助学助教、图书募捐、实物捐助、心理辅导等活动。通过义工和资助人的民间自发力量,利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帮助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我们期待着您的帮助,我们也同样欢迎您的加入!
在线影展